商业道德:难以测量≠没有作用
有一个问题经常被问及,“道德有什么用?” 在董事会上,用正式一点的口吻,可以陈述为:“牵扯到商业道德是否有一个成功的案例?”
答案是肯定的,但是,在一段时间内,很多经理人都笃信“如果你无法测量,你就无法管理”的信条,因此,这个问题又始终无法证明确实是对的。
美国做了很多相关的理论研究,方法是比较有和没有商业道德政策(比如道德条例)的公司长期增加的企业价值。结果显示,在企业声誉和长期股东价值增长方面有着某种关联性。
另一个方面,这个问题还经常被这么问:“如果我们质量和服务声誉下降,商业上有什么损失?”有人建议,你可以用技术方式来测量风险和声誉。但是,不象环境标准,测量正直或者道德是不可能很精确的。不过,还是有一些指标可以透露出一些问题,比如企业和股东的关系,董事会所看重的问题。这些问题是:
顾客:
顾客的抱怨是增加了,还是减少了?
他们是怎么处理的?
我们的广告真实性如何?
雇员:
雇员的流动率如何?增加了还是减少了?
企业是否使用了投诉处理流程?
谁是遵守纪律的员工,为什么?
供应商:
他们是否准时付钱?
我们是否经常收到竞争性报价?
对于接纳客户有什么建议?
股东:
所有股东是否都得到了同样的信息?
我们报告中的东西是否都是事实?
有商业行为或者道德的条例还有另外一些有利与企业盈利的好处。比如:
可以减少腐败、欺诈和其他玩忽职守行为;
可以减少雇员间因为利益发生的冲突;
可以增强客户、供应商和定约人的信任感;
可以增强采购人员和销售人员的可信性;
可以增强雇员、股东和客户的忠诚度与善意;
对于你的企业发展所需要的潜在雇员有正面影响。
管理者只要真正关心这些问题就能产生正面的影响。
但是,分析企业的道德最终还是要落实到所有在企业内为企业工作、同企业合作的人身上。这不是简单靠“教育”或者一个条例就可以形成的。行为科学家认为,行为的标准可以被感染,而不可以被教育的。他们所说的关键问题是,标准是由管理的领袖和董事会成员人为制定的。而任何机构的下属都能很快发现其中的伪善、矛盾和不公平。
在英国伦敦一个大银行向员工发布新的商业道德准则的时候,一个秘书级别的人公然认为这些东西是“胡言乱语”。她指出,在条例中有不吸烟的条文,可她从没见到管理层遵守过。一个尴尬的董事答应“要研究一下这个问题”!所以,一个机构要想维持真正的名誉,关键的是各个层次的管理和领导都要“言行合一”。
目前对于公共行为的标准的关心使的媒体对此热衷于此,这也呼唤着政府公共事务的透明。现在也有足够的方法来检查政府和公共机构的透明公正,但是,这样的机制在私人机构中是不存在的。除非董事会觉得问题严重,谁也不会主动提出这样的要求。这就显示出建立商业道德的艰巨性了。